海安百協靠創新叫響中國“第一錘”
發表時間:2010-10-19 14:55:37; 來源:news_from
海安百協靠創新叫響中國“第一錘
1974年(與太原科技大學合作)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液壓對擊錘;1988年(與國家鑄鍛機械研究中心濟南鑄鍛研究所聯合)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消振液壓模鍛錘;2002年(與南通大學聯合)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的程控全液壓模鍛錘;2004年完成了我國第一臺80KJ蒸空模鍛錘數控化改造;2006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臺100KJ機身微動液壓對擊錘;2008年完成了我國第一臺125KJ蒸空模鍛錘數控化改造;2009年完成了我國第一臺250KJ蒸空模鍛錘程控化改造……. 以上是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生產程控模鍛錘的廠家――海安縣百協鍛錘有限公司所研發的產品。 如今,身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它,已被籠罩了很多光輝的頭銜,成為了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典范。 隨著“振興民族工業”的號角聲在國外品牌不斷蠶食中國市場的背景下一遍又一遍地吹響,它的名字再一次聚焦在了媒體的聚光燈下,因為在它的身上,實在有太多的品質和內容可供廣大企業家讀取和借鑒。 海安百協鍛錘有限公司于2002年初剛成立,是一家集數控全液壓鍛錘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民營企業,在2007年一舉實現了“占領國內市場100%的份額、迅速打入國際市場”的戰略目標,并刷新了國內市場銷售量是德國兩家公司在中國市場20年銷售總量兩倍的紀錄。 2009年金融危機來臨,海安百協始終相信: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所以這場給別人帶去挑戰乃至巨大打擊的經濟寒流,對于它來說,卻是一次機遇,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轉移、產品升級、材料價格回落等緊張現狀都給海安百協創造了一個往更好方向改造的機會。 而讓它殺出重圍的殺手锏就只有“創新”二字。 如何學會創新?如何運用創新?如何繼續創新?這些都是廣大企業所頭疼和關注的核心問題,而海安百協則先后與江蘇大學、上海交大、華中科技大學、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等高等院校,以及國內著名鍛壓加工研究機構合作,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走“外引、內培”的人才培養路子。 據了解,公司建立了一支以“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為科學技術帶頭人的中高級科技人才隊伍,其中程控鍛錘研發科技人員16人。公司還通過增股、配股等方式調動科技人員參與自主研發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協數控鍛錘,在主要技術性能指標上與世界最先進的德國產品不相上下,在能源利用率上更勝一籌,提升了我國鍛造工業裝備水平,優化了產品結構,而其價格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從2005年起,顯著的性價比迫使德國兩家公司逐漸退出中國市場,2007年已全部讓位于海安百協。為了適應日益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該公司2006年又開始籌劃建設國內一流的數控鍛錘研發生產基地。 海安百協先后在數控全液壓模鍛錘的“流體力學研究”、“動態特性理論計算”、“系統建模”、“可靠性攻關”、“數字控制系統軟件設計”等關鍵性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現在,海安百協先后成功開發了14項達國際先進水平、國內首創的新產品,榮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省發明專利優秀獎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省高新技術產品3項。(望南海 呂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