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鍛壓業圍繞五大關鍵詞做文章-中國工業報專訪張金秘書長
發表時間:2012-02-10 09:10:37; 來源:
“十二五”鍛壓業圍繞五大關鍵詞做文章 文章來源:本報 作者: 本報記者 李 瞧 發布時間: 2012年2月9日
“效率、效益、人才、短缺以及趨勢。” 日前,在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解讀鍛壓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時,中國鍛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金簡單明了地拋出了上述五個關鍵詞。 “十二五”期間,鍛壓行業從零部件、關鍵特種材料和制造工藝、轉變發展方式等四大方面確立了行業的重點發展任務,還提出了人均能源消耗等具體目標。 在張金看來,不管是新技術或新工藝,還是創新能力或發展方式,規劃從頭到尾就是要在“十二五”期間圍繞上述五個關鍵詞做文章,忽視任何一點,行業發展都無從談起。 五大關鍵詞貫穿始終 記者手頭的這份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鍛壓產業的發展確定了三大具體方向: 到2015年,基礎零部件、關鍵特種材料和基礎制造工藝發展嚴重滯后的局面得到較大改觀,產業規模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部分基礎工藝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基本能滿足國內裝備制造業發展需求;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加大新產品研發的投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在鍛壓工藝和裝備的高端制造方面有較大的進步,實現鍛壓行業可持續發展,從鍛壓大國向鍛壓強國邁進。 規劃還提出了具體目標,即平均能源消耗降低20%;平均材料消耗降低4%;全員勞動生產效率提高1倍;人員工資提高80%~100%。 而這些,無一不與張金所提到的五個關鍵詞相契合。 “‘效率’即鍛壓行業的生產效率,包括人均生產率和人均銷售額。‘十二五’規劃誕生于當前勞動力極度緊缺的背景下,所有的新技術、新工藝都圍繞著效率的提升;而‘效益’則主要是解決節能、降耗、減排的問題,這是當前的熱點,也是行業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張金解釋說。 至于“人才”,他表示,盡管規劃中沒有明確點出,但人才的培養卻是一個戰略問題,也是貫穿行業發展始終的基本任務。而他口中的人才指“具有現代意識、現代思想、可塑性較強的人才”。 “在知識構造上,他們不但具備專業知識,還有一定的判斷、學習、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備將經濟與技術相結合的能力。” 而所謂“短缺”,即是要解決鍛壓行業的高附加值生產問題,也就是轉型升級。 對此,張金特意強調說,產業轉型不見得就是改變產品種類,它既是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如改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消耗,也是找準定位,從大而全走向適合自己的專業化道路。“這種專業化,不僅僅是企業,還是產品工藝的專業化。關于升級,很簡單,目的只有一個,即更快、更精密、對環境更友善。” 提及“趨勢”,他告訴記者說,“規劃提出了一些行業未來發展的、需要發展的或正在發展的熱點、亮點。其中,有的已經開始了,而有的還只是一個方向。” 而針對該點,鍛壓協會還配套發布了《鍛壓成形技術及裝備發展路線圖》,對未來20~30年鍛壓產業的發展方向、走勢做出了預測性判斷,確定了未來二三十年行業發展的方向、目標。“當然,隨著產業的發展和技術變化,路線圖還要不斷修訂。”張金表示。 三位一體護航產業發展 記者獲悉,“十二五”期間,鍛壓產業將發展的重點放在了零部件、關鍵特種材料和制造工藝,轉變發展方式,創新能力建設以及應用示范等方面。 其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其重點任務包括建立鍛壓行業“精密冷、溫、熱成形工藝中心”,以及在鍛造行業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 而在創新能力建設上,行業下一步將重點建設精密冷、溫、熱成形工藝中心及檢測、試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推行行業標準,建立研發機構,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點問題及產能發揮不足等。 除此之外,規劃還結合行業的特點,從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管理與服務等六個方面,提出了促進行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比如首臺套風險轉移政策。規劃認為,對于列入計劃的首臺套國產重點產品,應返還產品價格等額的增值稅;又比如,在非調質鋼的推廣應用方面,建議政府出臺給使用非調質鋼的鍛造企業和生產非調質鋼的煉鋼企業優惠政策。“當非調質鋼使用量增大后,其成本也就降下來了,國外由于非調質鋼使用量大,其價格僅稍高于調質鋼或持平”。 同時,規劃還建議由行業協會牽頭建立產業聯盟,制訂準入條件。對此,張金解釋說,該準入條件并非要控制企業涉足鍛壓行業,其意在制定出鍛壓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以規范當下頗為混亂的市場,減少重復投資。 他打了個比方,“就像開啤酒屋,你必須要有洗手間,沒有的話,你這個店肯定走不下去。要想在鍛壓領域生存下去,就必須要達到準入的基本條件,若達不到,要么就是攪亂市場,要么就是自找死路。” 采訪中,張金還向記者透露,除了制定準入條件,協會今年的另一重點任務就是“研究鍛壓產業的管理模式”。現在各種管理理念充斥市場,但究竟什么樣的才適合鍛壓產業?“我們必須要研究一整套適合于中國鍛壓行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 而最終,這份行業管理研究報告,將與已發布的《鍛壓成形技術及裝備發展路線圖》和《鍛壓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形成三位一體,共同指導行業的發展。 規劃最后還建議,建立鍛造、沖壓和鈑金技術及裝備歸口研究機構。協會認為,“全國有必要投資建設針對鍛造、沖壓和鈑金技術及裝備的歸口研究機構,這樣的歸口研究機構可與企業聯合成立或與行業協會聯合成立,但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事實上,我國的科研機構企業化改革后,從事鍛造、沖壓和鈑金裝備與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機構消失,許多重要的基礎理論和生產需要的實驗數據也越來越貧乏。而缺乏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支撐,行業的發展必將受到嚴重制約。 因此,協會認為,“創建鍛造、沖壓與鈑金技術及裝備國家級歸口研究機構,共享技術開發平臺成果勢在必行。” 相關鏈接: 鍛壓產業“十二五”應用示范的重點產品 《鍛壓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間需要開展應用示范的關鍵零部件、關鍵特種材料、基礎制造工藝等重點產品。 規劃認為,應以建設“鍛壓行業精密冷、溫、熱成形工藝中心”為例,緊密結合國家重點工程、重大專項的目標和任務,按照“應用先進裝備、服務四大領域、驗證示范工程”的技術路線進行實施。 在應用先進裝備上,基于用戶將要開發的典型產品的技術需求,“鍛壓行業精密熱、冷和溫成形工藝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確定主機裝備開發和選型;與此同時為用戶驗證工藝確定量化開發目標。 比如基于大型精沖壓力機的汽車與航空精密件板材連續沖壓技術要求,驗證并推廣多工位跳步級進精沖工藝、擠壓―精沖復合工藝、精鍛―精沖復合工藝技術。 在服務四大領域方面,針對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發電設備四大領域的技術發展需求,中心進行精密成形、板材成形、船用曲軸、氣門等全纖維成形工藝技術應用研究、驗證和推廣。比如塑性成形工藝方法研究與工藝創新驗證與推廣等。 而在驗證示范工程方面,規劃提出,精密冷、溫、熱成形工藝示范可以選擇在江蘇精鍛5強――江蘇森威、江蘇太平洋、江蘇飛船、上海保捷、蘇州東風這個集群內,結合其各自的“十二五”發展目標和建設內容實施示范工程。同時還要利用重慶地區的市場、研發力量和企業,建設第二個精密成形工藝示范工程。 對于船用曲軸、氣門等關鍵零部件的全纖維近凈成形工藝示范,規劃建議選擇天津、鞍山等船用曲軸、氣門等鍛造骨干企業實施示范工程。
|